行业聚焦

冷静看待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加

发布日期:2010-01-27作者:jtwlgyb点击量:3331次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我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单就数字而言,石油供应安全的形势确实变得更加严峻了,但由此变得惶恐不安,却显得有些过于草率。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超过国际警戒线,仅仅是我国石油格局的一个“象”。数字是死的,而事实却是活的,更应看到“象”后面的那个“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石油格局,对石油供应安全进行进一步解读。
  弹性是石油供应安全的“理”。一般而言,石油供应安全是指石油大规模供应的连续性,不能出现供给的大规模中断。这个理解无疑是正确的,但还只是一种表象性的陈述。从深层次来看,石油供应大规模连续供应实际上是相对需求而言的,最终将反映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上。如果国内对国外进口石油难以控制的中断具有较强的回旋余地,进口石油中断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冲击就会非常有限。大家知道,进口石油中断的概率很小,即使发生了,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这个特点使得国内回旋余地大小的安全意义更为突出。在经济学里,这个回旋余地就是“弹性”。如果回旋余地大,就意味着弹性较大,反之则小。
  从2009年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来看,其“弹性”增大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提高使我国石油进口规模对国际油价的弹性增加了,是经济理性增强的结果。我国石油进口规模应该对国际油价波动存在一定的数量调整。国际油价上升,石油进口规模就要下降,甚至不进口;国际油价下降,石油进口规模应该增加,这就是经济学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来说,弹性越大,经济理性就越强。相比2008年,2009年的国际油价水平下降很多,油价波动也比较平稳,我国石油进口规模也相应增加14%,也就是石油进口“需求价格弹性”提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石油进口经济理性主动调整的结果,是一种主动行为。二是我国石油消费结构有利于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弹性”增大。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拥有量规模不断扩大。仅2009年,我国汽车拥有量就新增1400万辆左右。汽车拥有量增加,会提高我国石油需求规模。2009年前11个月,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6179.04万吨,同比增加6.68%。我国大多数汽车用油属于“消费性用油”,且属于“舒适性”消费。这个特点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影响较低。
  我国较大规模的石油产量保证石油供应安全具有较大“弹性”,这是我国石油安全的“定海神针”。石油供应安全的不可中断性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用油,其特点是弹性小,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影响大。我国国内石油产量规模较大,年产量2亿吨左右,这可以首先满足 “弹性小”的需求,其次再满足那些“弹性大”的需求。这样,我国石油供应的弹性提高了,石油供应安全的程度也就自然提高了。
 
  
        2010-1-26 来源: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