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未来两年水泥行业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

发布日期:2009-09-29作者:admin点击量:4039次

未来两年水泥行业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

作者:李若馨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改委和工信部现在的调子都是产能过剩。一位有着水泥行业从业经历的研究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水泥业近几年来的利润水平稳中有升,但动辄60%-70%的投资增长率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不仅点名水泥行业为过剩产业,工信部更计划出台新政限制新的水泥产能的投放。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水泥行业的过剩问题还是一个阶段性问题,一旦国家采取严厉的政策,那些以新建为主要发展方式的企业的扩张步伐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水泥投资 超需求增速一倍以上

    “现在对于过剩的争论主要源于对未来几年内需求增速的判断不同。数字水泥网副总经理陈柏林表示,虽然发改委和工信部都将水泥列为产能大量过剩的行业,但实际上主要是基于从2008年开始的水泥投资的阶段性过热。

    工信部数字显示,1-7月份全国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8%。截止到8月中旬,今年全国新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5条,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8000万吨。

    然而这一投资增速显然与下游需求的增速不匹配。截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59万亿,同比增速为32.9%,远低于水泥行业的投资增幅。

    而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至今中国人均水泥累计使用量为12吨,而发达国家水泥需求快速增长期结束时的人均水泥累计用量则普遍在20吨以上,2006年日本人均水泥的累积用量为26吨。如此看来,中国的水泥需求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但考虑到从2008年开始的新建线投资的加速,未来两年可能是水泥供给过剩压力较大的阶段。

    并购发展型企业 将受益新政

    而正是基于这种阶段性过剩的观点,工信部目前正在着手出台《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根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初稿中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人均熟料产能超过1000公斤的省将停止审批新线。此外,工信部还计划将从资源配备、能耗、从业资质等多方面对新建线进行控制。如:新建水泥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从目前的30%提升至50%,并要求拥有3年以上国内水泥从业经验的企业才能够投资水泥行业,生产线需配备30年开采储备的矿山;并要求除西部及偏远山区外,新建线规模下限从日产4000吨提升至日产5000吨。

    “很明显,如果执行这样的准入机制,那些以并购重组为扩张方式的大型水泥企业将因此受益。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这项新政主要是对于新增产能的约束,对于中国建材、中材集团这样以收购方式发展的企业来说算是最直接的利好。而对于海螺、冀东这样以新建方式发展的企业来说,可能在部分地区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以海螺水泥的熟料基地安徽省为例,2008年该省新干法产能共7737.6万吨,人口总数为6118万人,人均熟料产能为1265公斤,已经超出了工信部划定的红线,而根据发改委的调研,安徽在2010年前还将上马3000万吨的熟料产能。政策如能落实,海螺恐怕将修改其熟料基地式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