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走出低谷后的雄风重振之路——访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公司董事

发布日期:2009-10-13作者:admin点击量:13405次

 

作为甘青藏地区的龙头水泥企业,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几年的成绩着实耀眼。2001年,公司在永登本部建成投产全省首条日产2500吨新型千干法水泥生产线,改写了甘肃省没有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历史;2002年,在永登公司本部又建成投产全省第二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了公司本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的永登生产基地;2003年,积极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收购控股了甘肃武山水泥厂年产100万吨水泥主业生产经营性资产,组建了天水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随后,又依托新公司收购控股了甘谷甘肃浴佛水泥公司日产千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了对天水地区的战略布点,将触角伸向陇南和陕西部分地区,形成了以天水市为中心市场的武山生产基地;2004年,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平凉建成投产了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形成以平、庆地区为中心市场的平凉生产基地;2006年,又斥巨资收购大通河公司年产180万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形成了跨甘青两省、以西宁为中心市场的大通河生产基地。

然而这一系列成绩之外,很多人都注意到另外一个事实:祁连山水泥的突然发力,加迅速发展是从2001年开始,而在这之前,或者切确的说是在2000年之前,祁连山在水泥行业内一直是不温不火,年产能只有100多万吨,且没有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一直没能实现走出永登总部发展主业的愿望,只是保持了继续继承自己的优良传统——1963年来连续不亏损的优良传统,此外,祁连山在中国水泥市场上一直是不温不火,年产能规模却只有100多万吨,且没有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一直没能实现走出永登总部发展主业的愿望。然而,跨越了千禧年之后,这个徘徊不前的状况迅速被打破,并且保持持续快速地发展。不得不让人感到好奇: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祁连山水泥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是在这一年里,祁连山易帅——杨皓成为了祁连山的领军人物,这个为人低调,处事温和但却拥有沉稳、睿智、勇于创新的品质的祁连山新领导人,在走马上任之后,却一反他性格中的温和个性,外引内联,年年大动作,迅速扩大产能和提高对西北市场的占有率,开始了称王大西北的宏图霸业。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理念让祁连山迅速崛起如此之迅速?杨皓和他的祁连山人又是如何实现他们的宏图霸业的?他们经历了什么,又将经历什么?2006年底,中国水泥网访问了杨皓,听这位祁连山铁腕主帅向我们逐一解密。

四十年不亏损后,到继续稳中求进”“突出主业,做大做强

邵俊:祁连山作为一家有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改制上市的公司,一直以来应该说发展都相当稳定,特别是2000年之后呈加速度的发展趋势,2000年就建设了甘肃省第一条2500t/d生产线。请您谈谈为何当初会有这个决定以及近几年的发展历程。

杨皓:祁连山1996年上市的水泥上市公司,前身是永登水泥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当时装备水平、生产能力都比较大,但是后面的发展速度慢了,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新型干法水泥在国内都大量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及时上新型干法线。1996年公司上市,募集了资金,但也没有投到主业上,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大部分资金都投向非主业,如陶瓷、到东南沿海,搞房地产、酒店餐饮,但是收效很低,回报很差。

 祁连山人的传统特点就是处事比较谨慎,从6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现在,连续40多年没有亏损,这在大型国有企业里面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到了90年代末,新世纪以后,如果我们还是用原来的6条湿法窑,还继续这样去经营水泥产业的话,我们祁连山水泥就没什么前景了,因此2000年底,我从原来的总经理改出任为集团的董事长组建新的团队后,我们在思考在研究下一步的发展和定位问题时,我们提出的理念就是稳中求进,定的目标就是突出主业,做大做强。所以从2001年开始,基本上一年一个台阶在发展。这几年我们祁连山的生产规模由2000年的100多万吨发展到现在产能的680万吨。2006年截至11月底,整个产销量,包括商品熟料,一共是预计548万吨左右。

这几年祁连山的主业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是由于国内的水泥业,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路还很长,完成结构调整的目标还相当困难。所以我们一方面在上新型干法线,发展先进生产力,一方面还要和西部落后的小水泥企业合作竞争,因此这几年我们虽然增产了,但没有增效;逐步在做大,但没有在做强。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