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业内浅析部分建材行业产能再度过剩的原因

发布日期:2009-09-29作者:admin点击量:3537次

业内浅析部分建材行业产能再度过剩的原因

作者:韩戴男   来源:中国建设报

  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由于今年我国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措辞严厉,决定从市场准入、环评、土地、金融四个方面入手严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和扩张。

    此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披露,有19个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2005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曾经第一次专题部署抑制产能过剩。时隔3年多,产能过剩行业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多晶硅、风电等起步没几年的新能源行业也被列上了过剩名单。

    产能过剩难根除

    全国人大财经委报告称,去年10月以来,在新一轮投资需求增长刺激下,一批项目违规建设,加剧了产能过剩局面。报告更指出,缺乏有效的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是产能过剩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数字显示,1月~7月份全国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8%。截止到8月中旬,今年全国新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5条,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8000万吨。

    然而这一投资增速显然与下游需求的增速不匹配。截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5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2.9%,远低于水泥行业的投资增幅。

    不仅仅是水泥行业,钢铁、平板玻璃、太阳能等行业也被指出产能过剩。19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建材类就占了4种。

    2004年开始,抑制产能过剩就成为宏观调控的关键词之一。在20051128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产能过剩更成为调控的靶心20063月,钢铁、水泥等10行业被列入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行业。

    3年零9个月过去,国务院常务会议再一次将抑制产能过剩作为中心议题。如今的情势更加不容乐观。与2005年相比,产能过剩的行业名单几乎增加了一倍,甚至多晶硅等一些近几年才起步的行业也被纳入其中。

    钢铁水泥成老大难

    钢铁、水泥等行业被指为典型:新项目未批先建或违规建设,盲目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局面。

    水泥一直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也是如此。官方数据称,水泥过剩约3亿吨,但今年上半年水泥投资同比增长达到了78.6%。工信部报告称,中国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条,将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在4万亿元投资中,确实在地方上出现了大上工业项目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地方的投资冲动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一些地方项目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避开了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核准,导致地方大肆上马。

    有专家表示,产能越淘汰越大,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仍然是投资驱动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期处于第一位,而今年前7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但全国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8%,水泥投资明显高于需求。

    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过去三年中,相关部委通过行业准入、环评、清理整顿、依法关闭等一系列手段开始对过剩产能动刀,但依然没能完全抑制住重点行业的产能扩张。究其原因,有关方面表示,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保增长,确保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此次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企业,无论是钢铁、水泥还是平板玻璃等行业,基本上都是产能过剩严重行业。这表明,中国过去那种长期依靠重复投资建设、出口高能耗产品的模式是有较大问题的。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说,此轮宏观调控尤其强调的是远近结合,保增长和调结构的结合,事关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局。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妥善处理地方的利益,因为有的企业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是支柱性的,是税收、就业和财政贡献的大户,没有合理的产能退出机制,地方很难有积极性主动淘汰。

    除此之外,全国人大财经委的报告说,缺乏有效的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是产能过剩长期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未能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手段,效果有限。